编辑:admin 时间:2024-09-13 14:33:16
一是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提出拓展乡村多种功能,通过全产业链
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二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
三是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要保持战略定力
,制定更具体、更有操作性的举措,对推进农业面源污染
防治,而且这个健全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长江、黄河流域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等提出具体要求。
四是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用好改革这一法宝。围绕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
五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既要建设繁荣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
六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做好乡村振兴战略
这篇大文章,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调:“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是要强化以工补农、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乡村振兴途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抓手,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大力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引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一是农村人才缺乏。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导致农村“三留守”现象十分突出。劳动力和人才严重不足,直接制约着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力度不够,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二是特色产业不明显。现农村产业以初级农产品为主,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少,农产品经济效益受到限制。产业振兴存在“复制别人的特色多、挖掘本土特色少,整齐划一的多、各有千秋的少”等问题,没有做到结合实际挖掘本地乡村产业的个性特点和差异特色。
三是集体经济不强。村集体经济仍存在底子薄、壮大难、分红少的问题,乡村产业项目多是依托土地流转落地,但盘活农村土地还面临一些困难,农村建设用地指标获取难成为项目建设的瓶颈。
四是金融支持存不足。乡村振兴点多面广,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发展农业产业等都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资金投入不足和压力较大,村集体缺乏抵押物融资贷款等难以实现。
五是文明意识不强,环境整治待深化。当前全面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随着农村地区人口老龄化加剧,部分农户对农村地区落后生产生活环境习以为常,对改变生产生活习惯和改善居住环境缺乏主观意愿。
六是干部能力不足。各地采取多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乡村振兴业务培训,还组织到先进地区进行参观学习,但培训对项目选择、实施及配套等专业技能触及较少,缺乏相关项目管理经验,且害怕工作失误被问责。
侧重点有所不同,振兴乡村侧重在行动和过程,而乡村振兴侧重在结果。
振兴乡村是国家继脱贫攻坚战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时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至此,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深水区。前几年,中央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也取得了令国民感到振奋的成绩。
为了巩固脱贫攻坚站的后续成果,相继提出了乡村振兴最宏大的战略蓝图,这就要求我们举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为乡村振兴和振兴乡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这就意味着乡村文化和旅游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站上新起点、迈步新征程,增强“过了一山再登一峰”的担当,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就一定能让乡村旅游托起百姓富裕富足的金饭碗、塑造乡村宜居宜业的新形象,让旅游业成为在迈向共同富裕道路上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幸福产业,更好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这五个方面振兴。
1、乡村产业振兴: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嬗变。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开展土地整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具备经济基础和政策基础。通过土地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三十年的政策,促进规模化生产效率。
2、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乡村振兴,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
现代农业,呼唤着乡村人才振兴,现代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崛起,机器人摘黄瓜、猪脸远程识别、云端放养管理、大田测土配方施肥等“互联网 ”的农业应用层出不穷。
3、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乡村文化把传统留住、把文化留住,适应时代的变化。
构建具有饱满品位特征、具有生动气息的新乡土。还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气象。
4、乡村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落实生态发展理念,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5、乡村组织振兴:群雁要靠头雁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乡村党组织就是主心骨。
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建设,着力点在于利用现有资源,强化农村特色农产品优势,利用现代科技成果转换,形成适合本区域发展经济模式,带动乡村振兴工作发展。示范区建设是总结发展经验,降低投资成本,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不是物质基础,而是精神基础。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
乡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否则,如果乡村文化衰败,不文明乱象滋生,即使一时产业兴旺,也难以获得持续长久的繁荣。
因此,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促进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本质就是乡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和农村发展优先,按照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工业繁荣、生态宜居、农村文明、有效治理、生活繁荣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
郡县治则天下安,乡村治则国家稳,乡村是国家的基础,只有乡村振兴了,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2月4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本站所发布的文字与图片素材为非商业目的改编或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或涉及违法,请联系我们删除。
下一篇:关于老教师的政策?
Copyright 2024 信托市场网-信托投资|信托产品 版权所有 | 滇ICP备2022007236号-479 QQ:110306080
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只可用于学习参考,信息与图片素材来源于互联网,如内容侵权与违规,请与本站联系,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处理。